最近非常热门的一本种田小说,莲花楼之我为少师,已经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小说的主角李昭昭李莲花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让读者们深深着迷。作者曲西周以其细腻的笔触,将故事描绘得生动有趣,让人欲罢不能。
莲花楼之我为少师小说的所有章节都能在哪里免费读到?,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考虑到路况不好。这牛车慢吞吞的,还不知道得坐多久,李昭昭便指挥李莲花,让他把自己房里用来盖的被子拿出来,铺在牛车上面,聊胜于无。本来还想让他带件厚一点的棉衣,在牛车上备用,免得路上有风,吹起来冷。转念…
《莲花楼之我为少师》小说最新章节试读:当然,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李昭昭屈指敲了敲木墙,愁道:“这木板太薄了些,不够御寒的,还是得想想其他办法。”“无妨。”李莲花道:“我也没有你想的那般脆弱,若实在天气过于寒冷,大不了多盖两床被子也就是了。”你当你还是从前的李相夷呢!李昭昭翻了个白眼,才不理他,自顾自的嘀咕道:“不能做火炕或是壁炉,毕竟是木头搭的小楼,若是着火可就惨了,但这些
《莲花楼之我为少师》精彩章节赏析
考虑到路况不好。这牛车慢吞吞的,还不知道得坐多久,李昭昭便指挥李莲花,让他把自己房里用来盖的被子拿出来,铺在牛车上面,聊胜于无。
本来还想让他带件厚一点的棉衣,在牛车上备用,免得路上有风,吹起来冷。
转念一想,这家伙以前就算是大雪纷飞,也是一身单衣,想也知道,除了厚被子,他肯定也没想起添置棉衣,说了也白说。
可惜刘婆婆天一亮就出门了,不然可以找她借一件棉衣先用着。
李昭昭脑子里想了一堆,手上动作却不慢,尤其记得又去厨房看了一趟,确定灶台里的火都熄灭了,两人这才出发。
或许是因为一般的牛,天生性情就比较温和的原因,即便李昭昭没学过赶牛车,也问题不大。
只是两个人都不认识路,只好一边走一边问,起码多花了一半的时间,才赶到离小渔村最近的镇子——常平镇上。
虽然今日已经是腊月三十了,可街上开门的店铺,以及街道上的小摊贩依然不少。
想想也是,就算是李昭昭前世,那个生活水平已经得到极大提高的二十一世纪,过年加班的人也不少,更何况是如今这个,大多数人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时代。
到了镇上,再赶牛车就有些不太方便,于是李昭昭再次发挥金钱攻势,随意找了家客栈,说好暂时将牛车安置在后院,等他们离开时再来牵走。
说到置办年货,李昭昭也有些脑瓜子疼,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她随便找个大型超市,基本就能把东西买全。
可现在只能一家一家的找了。
蔬菜肉类,棉衣棉被,糖果糕点……
最重要的是还得把李莲花拽去医馆,治治他的刀伤。
任重而道远啊,她需要一个高德地图!
不然来一个向导也行!
她又不认识路,真要一条街一条街的找过去,得走多少冤枉路,耽误多少时间啊!
忽然,她转头看向李莲花,问道:“你来过镇上,对这里熟悉吗?”
李莲花摸了摸鼻子,他就来过一次,而且是为了当掉四顾门的令牌,最后就换了五十两银子,那个时候,他难道还能有那份心,在镇上逛逛,领略一番风土人情?
“算了。”李昭昭一看他那表情,就知道没戏,想了想还是道:“要不我们找个镇上的人,给我们带路?”
李莲花道:“倒也不必如此麻烦,我虽然不熟悉这个镇子,但每个镇子想来也差不多,比如菜市,酒楼,医馆,都会开在固定规划出来的一片街道,轻易不会挪动,你想好要买什么,我们再去找人问问在哪条街上就好。”
对啊,李昭昭恍然大悟,二十一世纪时的商业街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她还是太懒了,逛街逛的太少,一时居然没有想起来。
“还得是你!”李昭昭竖了个大拇指给他。
既然还要逛好久,李昭昭果断决定,大件的往后挪。
首先,得把医治李莲花的伤排到最前面。
李莲花在听到李昭昭和路人打听医馆时,就猜到了她的意图,急忙道:“我这不过是小伤,不必专门去医馆一趟。”
李昭昭白他一眼,作势要去拍他的肩膀,李莲花哪里敢让她真拍,反应极快的赶紧侧身躲过。
“小伤?小伤能让你每次一动那只手就皱眉头?别逼我扒你衣服啊!”
李莲花:……
李莲花大受震撼,眼角余光一瞥,在旁边指路的大娘一脸‘年轻人感情就是好’的看戏表情中,李莲花彻底绷不住了!
惹不起惹不起!
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据指路的大娘所说,这镇上医术最好的,当属葛大夫了,葛大夫家里自己开了一家医馆,名为‘仁心堂’,待传到他这一代时,已经是第三代了。
都是乡里乡亲的,平日里葛大夫收费很便宜,遇上特别贫苦的人家,免费看诊施药,也是常有的。
因此镇上的人有个伤风感冒,或是跌打扭伤什么的,都喜欢到仁心堂去看。
看来无论在哪里,大家都喜欢老字号啊,就像她以前那个时代,中医馆都喜欢打出传承多少年老字号的招牌。
仁心堂并不远,穿过两条巷子就到了。
途中运气好,正好看见一个卖面具的路边摊,李莲花果断出手,买了个面具给自己戴上。
怎么说呢,那面具戴上以后,有效程度直逼【琉璃】里,小凤凰那丑了吧唧的情人咒面具,就露了一个嘴巴,别说剧里的佛彼白石本来就眼瞎,就算是笛飞声来了,若只看这一个嘴巴,怕也得打量好半天。
仁心堂是两层的小楼,走近一点,便看见门前挂着一副对联,左为‘春夏秋冬,辛劳采得山中药’;右为‘东西南北,勤恳为医世上人’,横批是写着‘仁心堂’三个字的牌匾。
出乎意料的,他们站在仁心堂门口往里看,发现里面并没有几个病人。
奇了怪了,按照大娘的说法,镇上的人都喜欢在这仁心堂看病,平日里队伍都排的老长老长了,今天怎么人会这么少?
那大娘不会是个医托吧?
李昭昭有些犹疑,这时,有伙计发现了他们二人,赶紧迎了出来,招呼道:“两位是来看病,还是抓药啊?”
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再说,李昭昭这么想着,脸上已经带出了三分笑,回道:“我师兄前几日受了伤,伤口迟迟不见好,便想着来医馆找大夫看看。”
说着,又装作有几分好奇的询问道:“我们二人都是从其他地方赶过来的,听说这仁心堂平日里看诊的病人很多,还担心来的太晚,排不上号呢,怎么如今看着,人这么少?”
“都是承蒙乡亲们的信任。”伙计一听这话,语气中不由自主的就带了几分自豪之意,解释道:“二位都是外地人,自然不知道我们这里有个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从过年到初一,尽量少吃药,不然新年吃了药,以后整整一年都要跟着吃药呢,这不,大家有个小伤小病的,都想着忍过这几天,能这两天来医馆的,那都是病情严重,丝毫耽误不得的!”
还有这回事?
李昭昭表示自己涨了见识了。
小说《莲花楼之我为少师》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