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一本都市种田小说——《穿越七七,从知青开始》!由知名作家“探花胡”创作,以秦青川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74章,191707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寻找能够免费阅读穿越七七,从知青开始小说的平台,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穿过门廊,秦青川没敢走太深,扬声喊了一嗓子。“您好,有人么?”几秒后,东厢房走出一位中年人,还没彻底出来,声音先传了过来。“年还没过完,就要卖废品?”中年人满脸胡子拉碴,嘴角叼着烟,披着棉衣,不知道是…
《穿越七七,从知青开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秦青川听不见,却也知道大局为重,话锋一转。“我认为不应该视彼此为对立面,而应该在差异中寻求共通之处,互相学习,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实现真正意义上共存和发展。交流本就是思想碰撞,目的并非要争个输赢,而是增进彼此了解。世界很大,观点多元,唯有不断探索,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说完,微微鞠躬,向台下示意,紧接着转身走向漂亮国代表团。远远伸出右
《穿越七七,从知青开始》精彩章节赏析
穿过门廊,秦青川没敢走太深,扬声喊了一嗓子。
“您好,有人么?”
几秒后,东厢房走出一位中年人,还没彻底出来,声音先传了过来。
“年还没过完,就要卖废品?”
中年人满脸胡子拉碴,嘴角叼着烟,披着棉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人打扰,总之语气不太好。
即便这样,秦青川态度仍旧恭敬,有求于人嘛。
“大爷,我们马上要下乡,想找些书,到时候打发时间。”
老京城,称呼爷,源自满族,早已经在市井传开。
遇见六七十岁的,尊一声老太爷,显得有涵养。
遇见四五十岁的,喊一句大爷,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遇见年轻人,也可以称呼二爷,能拉近距离。
哪怕小孩子,也有不少人叫少爷,没那么生分。
吵架叫嚣,爷我等着。
攀谈闲聊,爷们多大?
……
总之,无关尊卑,仅仅是礼貌,或者习惯罢了。
随着破四旧,渐渐有些收敛,少爷二爷不说成为禁忌,基本没人再用,也就是老太爷和大爷,没受什么影响。
中年人微眯着双眼,顿了顿,大步走近,招手示意。
“外面木棚下,都是报纸和废书,要是糊墙,马马虎虎,要是想看,恐怕不成,走吧,去倒坐房。”
态度突然变得温和,令秦青川和郑明亮二人,有些诧异,不禁对视一眼,紧接着,忙不迭跟上。
来到倒坐房,房门刚被推开,一股霉味扑面而来。
中年人熟视无睹,抬手一指。
“东边都是文化课相关书籍,西边都是杂谈小说。”
说完,意有所指,又补了句。
“既然有心,不妨去东边看看吧,大考迟早会恢复,哪怕下乡,也要常怀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之心。”
闻听此言,秦青川眉峰微扬,不免多看了几眼中年人。
不修边幅,该不会是某位落魄大佬,还没被复用,生无可恋吧?
正在出神,郑明亮已经走到西侧书堆。
“三哥,过来啊,等什么呢?”
秦青川冲中年人微微颔首,转而迈步走去东侧。
书籍明显被人整理过,一摞一摞,码得很整齐。
除了最上面有些灰尘,保养得非常好,这种情况,根本不像是废品收购站,秦青川更加笃定中年人有故事。
几分钟后,一本书引起注意。
浅绿色外皮,数理化自学丛书,代数,第一册,三行字。
要是没记错,前世,高中班主任曾说过,下乡时,为了这套书,知青们天天吵架,甚至打架,说一句首版高考宝典,一点不为过。
看到秦青川翻阅,中年人定睛细瞧,继而嘴角微扬,悠悠一声。
“数理化自学丛书,总共十七本,看仔细,别拿重,也别拿少。”
“好嘞,大爷,劳您提醒。”
秦青川笑呵呵一声,举了举手中的书。
“亮子,别在那边翻了,过来找这个。”
约莫半小时,挑挑拣拣凑齐四套,秦青川才叫停。
“大爷,总共四套,您看该给多少钱呢?”
两个人要四套,尤其是还有个人不情不愿,中年人略微有些诧异,也没多问,随口一声。
“六十几本书,也有些分量,直接给五毛吧,走个流程。”
去书店买的话,随随便便一本书,怎么也得五六毛,更不要说,关系到能不能考上大学,继而回城。
秦青川不假思索,满口答应,“没问题。”
付钱,离开。
望着秦青川二人的背影,中年人嘴角噙着笑,喃喃自语。
“快十年了吧,万万没想到,还能碰到有主见,好学的小家伙。”
却说秦青川二人。
郑明亮抱着书,整张脸写满了不乐意,刚才有外人,没说什么,现在就哥俩,当即开始唠叨。
“三哥,你到底咋了,买这破书干嘛?就算不买小说故事,有那五毛钱,买几块糖甜甜嘴也行啊。”
秦青川侧目,面带微笑,语气却有些严肃。
“亮子,相信我,不管五年,还是十年,大考肯定会恢复,到时候考上大学,不但可以回城,还能成为干部。
你和晓玲,我和晓溪,咱们四个争口气,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到时候混个干部当当。”
郑明亮面露苦色。
“三哥,咱哥俩光屁股长大,我肯定相信你,也愿意听你的,之前,你让干架,我从不含糊,你让逃课,我也没二话,可你……可你这突然让好好学习,这不是要我的命么?”
秦青川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少扯犊子,听我的,现在先把书送回去,也给你家晓玲说清楚,十七本书必须吃得透透的。”
郑明亮还待要说,秦青川努了努下巴,催促一声,“赶紧的。”
二人返回南锣鼓巷,在胡同口分开,两家相距也就二百来米。
秦家。
秦满仓不知道去哪儿了,估摸着去串门了。
杨桂芳坐在客厅,依旧在长吁短叹,瞥见秦青川回来,蹙眉询问。
“三儿,你咋这么快就回来了,又不舒服?”
说话间,看清怀里的书,又是一问,“咋买这么多书?”
秦青川笑了笑。
“嗐,都是旧书,没花几毛钱,这不是想着,万一大考恢复,也能考大学,然后回城么?”
杨桂芳不禁摇了摇头,“你啊,可真是异想天开……”
说着,想起什么,当即话锋一转,“也好,有个念想。”
秦青川把书送进西屋,回到客厅。
“妈,我二哥要是先回来,你提醒一下,别给我糟蹋喽。”
秦家总共三间正房。
中间是客厅、餐厅,甚至冬天还要兼顾厨房。
东屋秦满仓夫妇住,西屋打了隔断,一半归秦晓溪,另一半归秦青泉和秦青川。
至于老大秦青山,运气好,结婚的时候,花钱弄了间倒坐房。
之所以特意提醒,只皆因二哥秦青泉不讲究。
要想上厕所,那是捞着什么算什么,除了红书,没那个胆子,什么书本、报纸,不知道被糟蹋了多少。
杨桂芳也清楚自家二儿子什么德性,当即满口保证。
“放心吧,等他回来,我嘱咐他。”
说完,笑问,“你还出去么?”
秦青川点了点头。
“对,我想去照个相。”
小说《穿越七七,从知青开始》阅读结束!